当前位置: 首页 > 精美散文 > 正文

“经典”可以被创造

来源: 东部文学汇 时间:2021-06-26

“经典”可以被创造

昨晚,与几个朋友在梅川路聚会。席间,说起去年一同到普陀山的游玩。秋歌又一次感慨,那次旅游经历堪称“经典”。为什么用“经典”二字形容呢?因为那次旅游,游得彻底尽兴,玩得痛快淋漓,身心都处在一种忘我的乐境之中。尽管他此后也有几次出游,但终究找不到那种极端快乐的感觉。秋歌不断强调:经典不可复制,经典不可复制。秋歌还分析了那次旅游之所以成为“经典”的原因,关键是有一班子兴味相投的游伴。

无疑,无论是从自己的旅游经历出发,还是看他的不容置疑的分析,秋歌的这个观点都是正确的。我们都点头表示赞同,并且举杯欢饮。

席间,只有土丁默默听着,微笑着。之后,他说:平常心,平常心。

呵呵!好一个“平常心”,象黑夜里突然亮起的灯光,顿时把我们几个人的执著心给照得毫无遮拦,一丝不挂!同样,也是这一个“平常心”,瞬间让我心头对那次作为快乐旅游经典的执著心灰飞烟灭,化为乌有。

其实,风景无处不在,快乐无处不在。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,对眼前的美丽风光视而不见,那是自己欣赏风景的感觉麻木了。说快乐只在远方,因为得不到所以才苦苦去寻求,那是心底的智慧被遮蔽了,看不到快乐随时会自己身边显现。那么,缘何感觉会变麻木,智慧会被遮蔽呢?钱钟书的那句话似乎可以作为答案。他在《论快乐》一文中,说,“人生虽不快乐,但仍能乐观。”钱老先生也看到人生不快乐的底色,但人生毕竟又是可以快乐的,这快乐的源泉,是要对快乐保持“乐观”的态度。快乐由我们的精神来决定。有了这种精神,就好比海上升起了明月,夜航点亮了灯塔,生就是有意义的了,活就是积极向上的了。而风景与快乐,也就会如影随形,时时处处伴随我们左右。

经典固然不可复制,但经典可以被不断创造。这创造的前提,是要保持乐观的精神。关于这点,“竹林七贤”可以做个反例。阮籍、嵇康等竹林七贤“常集于竹林之中,肆意酣畅”。按望九之年写下《季羡林谈人生》的季老先生的理解,他们仅仅是一群“酒徒”。其中很著名的刘伶甚至命人荷锹跟着他,说“死便埋我!”对死的态度看似十分豁达,而实际上呢,他们是“怕死怕得发抖,聊作姿态以自欺欺人耳。”季老先生的这一观点我以前从未闻过,但想到他年已望九,学问高深,又人生阅历无数,提出这样的观点,应自有他的道理。为什么要将“竹林七贤”作反例呢?是因为他们老想到死。想到死是自然的,但不必老想,否则,人生就会陷入无底的悲观和黑暗。“竹林七贤”对后人的贡献,似乎除了留下几篇文章,以及对人生不负责任的几段故事外(遗憾的是,许多的时候我们对这样的故事都作出了误读,以为那是达观),也再无其他。

陶渊明在《神释》中写“纵浪大化中,不喜亦不惧。”范仲淹的《岳阳楼记》中也写到,要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。这样的“不喜”、“不惧”、“不悲”的境界,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我们实在是很难达得到。有时我想,这些先贤所谓的“不喜”、“不惧”、“不悲”,在更多程度上其实是说在我们人生的路途上,要有平常心,不要过分地去执著于“喜”、“惧”,和“悲”吧。我个人觉得,求得人生的大快乐,探索走向自由的新境地,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内在动力,也是我们存活在这个“婆娑世界”的很大理由。因为,只有在乐观中,保持一颗平常心,才可以让我们从生的苦海中探出头来,看到夜空此起彼伏晶莹闪耀的星光。才可以让我们在平凡如尘的生活中,看到清山和绿水、奇花和异草。只有在乐观中,保持一颗平常心,才可以让我们在欣赏风景的同时,既能做到尽情享受,又能不贪痴迷恋;才可以让我们在快乐的体验当中,既可以感受到生的美好,又可以去创造生的新的美好。

话题一下扯得好远,我们还是回头说旅游。相信有旅游经历的人,都有这样的感觉:独行有独行的妙处,热闹有热闹的快感。秋歌说,一次旅游的成功,不在于目的地风景的如何,而在于看与什么样的人同行。我想,与什么样的人一起旅游,固然重要。但如果我们自己的心没有真正快乐起来,并且对快乐没有用一颗平常心来观照,那么,就算是再好的朋友一道出游,新的旅游的“经典”也一定无法被创造。

哈尔滨哪里能治癫痫病
河北治疗癫痫病很好
癫痫病能不能治疗

热门栏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