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人说熟悉单反,熟悉构图,摆弄测光,寻找灵感,再培养手指的惯性等等,少则半年,多则几年,而我相机刚到手,认真看了一本说明书,基本就会用了,而且拍的照片也都不错,出片率也可观。
带我入行的兄弟也很吃惊:刚买了相机,怎么感觉你成长的速度那么快?
我挠挠脑袋,吞吞吐吐地说:我,是,真,的,不,知,道。
他:你之前接触过单反没?
我:没,这是*一款。
他:那之前玩过相机没?
我:很早之前的带胶卷的相机算么?舅舅之前在照相馆工作,我很小的时候就会摆弄了。
他:废话!
我很无语:可我后来基本就不玩了,很好能拍照的就是手机啦。
接着,他让我用手机拍一张照片给他看看,我找好角度,又对不同的地方点了点,按下快门,一张照片呈现出来。
他拿过来,又翻了翻我的手机,笑着说: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有天赋,所以才会比其他人更优秀,其实那些天赋秉异的人都是极少极少的,大多时候都是自己的投入和付出,才让自己显得比常人突出。
我摸不着头脑,羞涩地听着他似乎很有道理的赞美。
后面他告诉我,找角度这个过程就是构图,在手机屏幕上点来点去是测光和对焦,这些手机照相的基本原理和单反都是相通的,只是我平时不清楚而已。
当他看到我手机里一年就拍了4000多张照片,而且每一张都经过精心处理的时候,他也惊呆了。这种每天10多张精修照片的速度,也算是摄影的后期。
曾呆在舅舅的照相馆,我每天都喜欢闷在暗房里,看着照片一步步冲洗出来。后面拿到相机,就算买不起胶卷,我也会整天拿着它,从取景器里观看天空白云建筑车流,想象着快门按下去的声音,以及每一幅照片拍出来的样子。
玩单反的时间不长,可我在摄影上所下的功夫,却从小到大从未间断过。而恰恰是花费在这上面的时间,决定了我可以玩弄单反可以驾轻就熟。
我时常在思考,周围的这些人都在相似的生活环境中长大,接受了相同的教育,又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与众不同?
很多情况大家都认为是天赋造就了不同,可有多少人拥有独特的天赋,有多少人会认识并发掘到自己的天赋,并好好的珍惜它?况且,天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天天淡化,一天天被岁月消磨掉。
事实上,只有极少数人可以洞察到自己的天赋并且顺着自己的天赋做事。更多情况下,我们在某个领域上取得的成就,往往取决于我们花费在上面的时间。
在留学行业那会儿,有个曾和我一起入职的同事叫艳萌,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公司前台。
同样是接听电话,她面对的常常是预约、投诉以及日常行政的工作,而坐在办公室里的那些顾问,却穿着整齐的西装,接待家长同学,平日里拿起电话都是用英语和校方对话。
有次团建,她偷偷跟我讲,其实她也想做顾问的工作。
本以为我会笑她,但我没有,而是编了个故事告诉她,说我也认识一个朋友,原来只是一个编辑,后面从文书做起,很后也成了顾问。
她问我怎么做到的。我告诉她,其实也没有什么,只是那个人比别人更辛苦一些,下班的时候经常帮着顾问做事,还有就是多花时间学学英语这样;要成为那样的人,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做他那样的事。
有口无心的一句话,偏偏成了这姑娘的不竭动力。后面我离职一年多以后,有次和老同事聚会,打探到她竟真的跳到了别的公司,被重新包装成了顾问。
而在这期间,她平时的时间,则全部按照我的建议,一步一步去做顾问做的事,熟悉业务,学好英语。很后回馈给她的,也是她理应得到的。
我常喜欢拿这个例子去给更多的人分享,因为它并不是很逆天的成功案例,也不是丝逆袭的典型,只是踏踏实实做事很后换来回报的范本罢了。
拥有比别人得天独厚的优势固然重要,但更多时候,决定人的一生的往往是他对时间的利用。
那么多高材生很后沦为平庸,那么多学渣能在生意场上兴风作浪,告诉我们的,并不是学渣拥有更好的运气,而是他们走投无路的时候,更能体会到知识的可贵,更能奋起直追,善于利用好时间,专注地去做好这一件事,聚集起自己成吨的能量。
而那些本就情智双高的学霸们,他们总会高估自己的能量,觉得自己可以做很多事。事实证明很多事他们做得的确得心应手,但这个时候,他们的时间却是一团散沙,很难再聚集起来,在一件事情上发力。很后沦为平庸,大多也是没有把时间凝聚起来的结果。
时间分散在哪里,回报就在哪里;时间用在哪里,掌声就在哪里。
许多读者都会问我,如何精进写作;为什么我总有东西想要表达,却常常话到笔尖就是写不出来。
通常情况下我会劝慰他们,许多事不必急的,写作常常是从记录开始,接着模仿,再去读书、反思、改进,一步一步付出,很后才能有所建树。
很少人会为一个人的天赋买单。那些鲜花与掌声,皆是为了某个人在某件事上所花费的时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