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写景散文 > 正文

家乡相思树_睹物思人_海天散文

来源: 东部文学汇 时间:2023-08-07
      春节回故乡过年,我以迫不及待的心情站到了离我们只有8里路的封丘县留光乡青堆村青陵台故址前。  现在的青陵台,高台已然无存,但台基依稀可辨,只余一座息氏墓,墓前有康熙十七年知县王赐魁题写的“战国息氏贞烈之墓”墓碑,其碑文因风化剥蚀,大半已不可识。息氏墓为圆形,直径4米左右,周遭有1米多高的青砖围墙,墓上荒草萋萋,杂树丛生。据当地群众说,该墓从来没有人添土维护,而历千年不减,颇有几分神奇。墓前原有息氏庙,毁于文革前,1992年村里群众筹资复建。庙前有县文化馆立的石碑一座,李天锡老师题写碑文,略记其事。看过碑文后,找来几个老乡询问,息氏故事在当地流传甚广,群众大都耳熟能详,在老乡的讲述中,两千年前的那段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渐渐清晰饱满起来……     据说,战国初期的一天,宋康王带着随从骑马到青堆村附近打猎游玩,有只受惊的野兔窜向一片桑树林。宋康王看到野兔逃去,立刻拉弓搭箭,穷追不舍。追到桑树林,马突然受惊,一声嘶鸣,前蹄跃起,差点把宋康王摔下来。他正要发火,却抬眼看到一个美丽的采桑女。那采桑女面如桃花,明眸含羞,秀发飘逸,十分动人。宋康王呆呆地看着,半天没有回过神来。而采桑妇女却害羞地恍然离开去。宋康王自从在桑树林见到采桑女后,变得焦躁不安,整日茶饭不思。他命人在桑树林旁修筑一座高高的台子,取名“青陵台”,以便登高远望,再能见到那位采桑女。      可是,多少天过去了,宋康王仍没有见到那位采桑女。宋康王却不死心,他差人四处查访。终于得知那是他的舍人韩凭之妻息氏。宋康王立即派人告诉韩凭,要纳息氏为妃,并命他迅速将息氏献进宫。    韩凭和息氏自幼青梅竹马、感情甚笃,他们断然拒绝,宁死不从。宋康王派人把息氏硬抢到青陵台上,让她陪着饮酒作乐,并百般引诱威胁,强逼与他为妃。韩凭在台下看着爱妻遭受凌辱,又无力搭救心急如焚,就以死相抗,触台身亡。     息氏看到韩凭惨死在青陵台下,泪如泉涌,痛不欲生。她拼命挣脱宋康王,也想从青陵台上跳下,和丈夫死在一起。怎料侍从极力相拦,未能如愿。息氏强忍悲愤,故做笑颜,对宋康王说:“韩凭既死,奴无牵挂,望大王开恩,让我拜过丈夫亡灵后再结良缘。”宋康王觉得息氏已是笼中之鸟,就答应了息氏的要求。息氏梳洗打扮一番,又换上了原来的旧装。她走到青陵台边,俯视韩凭,对空拜了拜,失声痛哭。宋康王急不可待地去搂息氏。息氏用力挣脱,纵身跳下青陵台。宋康王忙去阻拦,慌乱之中只拽下了一块裙衫。他仔细一看,裙衫上写着:“王利其生,妾利其死。愿以尸骨,赐凭合葬。”宋康王恼羞成怒,命人草草把韩凭夫妇分埋在大路两旁,让他们的坟墓隔路相望,使他们生不能同欢,死不能合葬。      不久,韩凭夫妇的坟墓上各自长出一棵梓树苗。不出几年,就长成合抱粗的参天大树。令人惊奇的是,两棵树盘根错节,连在一起;而树冠则枝连枝,叶搭叶,缠绕在一起,从远处看,就像俩人拥抱似的。远远近近的人前来观看,都说韩凭夫妇生前恩爱,寸步不离;死后灵魂不散,化树相思。时间久了,大家都叫这树为“相思树”。这就是相思树的来历。 如今,这个两千多年的爱情故事一直一直的低声诉说。我感动了。因为人们几千年来一直是相信美好爱情的。

热门栏目